陜西建成2500個[中聯]軟體集雨水窖,用于儲存和高效利用自然降水,干旱少雨期及時補灌,大大提高了產水效率。據估計,與常規灌溉相比,農作物將增加20%以上。投資160萬元在邊村實施提水灌溉工程,利用太陽能將溝渠、堤壩收集的水引入山區,再通過管道將水源引至田間,徹底解決了干旱少雨時農作物的補灌問題。
堅持把土地流轉作為促進特色產業發展、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。積極引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、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,持續推動特色產業優化升級,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,增加農民收入。
2021年鎮黨委、政府狠抓薄膜谷子、薄膜玉米、馬鈴薯種薯繁育、中藥材產業發展目標,把土地規模化、集約化經營作為推動薄膜谷子、薄膜玉米、馬鈴薯種薯繁育、中藥材產業高效發展的重要手段,引導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、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“支部+集體經濟合作社+企業+農戶”的生產經營模式,全力打造新安。全力打造馬鈴薯種薯繁育示范基地,開展馬鈴薯種薯試點繁育。目前,全鎮各類合作社已流轉農戶土地近6000畝。
下一步,將積極探索農業科技在田間地頭的實際應用,暢通村民與農業部門的溝通渠道,努力發展旱作農業。同時,積極引進科技含量高、經濟效益好的農業企業,讓農民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獲得更多收益,進一步調動農民參與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,實現高效經濟作物全覆蓋,幫助群眾增收致富。
版權所有© 保留一切版權 粵ICP備2021090602號